棉花
您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棉花 >正文
铜杂411
2011-05-17

     铜杂411是由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新一代、高产、优质、多抗杂交棉花新品种,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审定(审定名:铜杂411F1、审定编号:鄂审棉2008006)。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(审定编号:国审棉2009019)。农基安证字(2008)057号。
    特征特性
    铜杂411属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,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。出苗较好,长势强,整齐度好。株高114.7厘米,株型较紧凑,茎秆粗壮,茸毛稀少,叶片中等大小,深绿色,第一果枝着生节位低,单株结铃40个以上,铃卵圆形,吐絮畅,单铃重6克以上,衣分43.2%,子指10.4克,霜前花率93.3%,僵瓣率11.8%。耐枯萎病,耐黄萎病,抗棉铃虫。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.5毫米,断裂比强度28.8CN/tex,马克隆值5.0,断裂伸长率6.4%,反射率74.9%,黄色深度8,整齐度指数84.9%,纺纱均匀性指数140。
    产量表现
    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筛选试验,子棉产量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16.2%,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区试时所有区试点全都增产,其中监利大垸点亩产子棉达414.411kg。
2007-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6.3%、16.0%、16.8%,其中,2007年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0.5%。2008年生产试验,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6.9%、16.2%、17.0%。
    近几年来,铜杂411在长江流域棉区大面积推广示范种植,各地棉农普遍反映铜杂411出苗早,苗期长势旺,中期长势稳,抗虫抗病抗灾性好,早熟不早衰,桃子大,桃型好,结铃性强,吐絮畅、好捡花,产量高,是一个真正的好品种。
    栽培技术要点
    1、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。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,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;中等水肥地块以1200-1400株/亩为宜。
    2、平衡施肥,增施磷钾肥。施肥以有机肥为主,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,配施硼肥。要求施足底肥,早施重施花铃肥,补施盖顶肥,中后期根据长势合理进行叶面喷肥。
    3、综防病虫,科学化控。苗期注意防治苗病;对棉蚜、盲蝽象、红蜘蛛、斜纹夜蛾等害虫要及时防治,对后期棉铃虫、红铃虫要根据当地虫情适时防治;化调应根据棉花长势长相,掌握前轻、中适、后重、少量多次、宜轻不宜重的原则进行。
    4、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、气候特点和栽培水平,因地制宜调整栽培策略。
   
适宜范围
    适宜在江苏、安徽淮河以南,江西北部,湖北,湖南北部,四川东部,河南南部,浙江沿海春播种植。

一个难得的适应性极广的高产杂交棉新品种——
铜 杂 411

     该品种由全国种业骨干企业、国有控股——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选育,2008年通过湖北省审定,2009年破格国审。近三年来,湖南省安乡县连续三年引进示范推广铜杂411,种植面积6万多亩,虽然三年来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,但铜杂411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综合优势。
      1、结铃集中,结铃性极强,成铃率高。成铃率比一般品种高达10%以上,单株成桃一般稳定在60个左右,最高成铃可达120个/株。
      2、适应性广。无论高地、低地、肥地、瘦地、稀植、密植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。
      3、桃大、桃圆、桃匀、足绒、特别好捡花。铃重一般稳定在6.3-6.5克,上下铃、内外铃差异不大,这对确保稳产高产十分有利,铃壳特别薄、吐絮畅、特别好捡花,非常适合棉农的习惯,能有效的提高劳动效率。
      4、抗性好。一是抗病性较好,恢复力特别强,二是抗渍灾能力强。
      5、株型结构合理。株型紧凑,叶片中等大小,果节较短,叶枝较少,不易疯长。
      6、早熟性好。可有效避免后期的低温、阴雨造成的减产,基本上可达到灾年不减产,丰年更高产。
      7、稳产、高产。近三年来连续自然灾害对我县棉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但铜杂411具有很好的抗逆性。其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相对较轻,大面积产量:2009年一般稳产在620斤左右,2010年稳产在600斤左右。2011年稳定在550斤左右,尤其是2011年虽然前期高温干旱十分严重,9月份低温阴雨来得早,但铜杂411在我县表现出了很好的稳产特点,其最高产量达到800多斤。如安乡县安德乡、芦林铺居委会王国齐种了5亩铜杂411,其产量达到810斤/亩。
      铜杂411高产栽培要点:
      根据铜杂411生长特性,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该品种增产潜力,在栽培上须抓好以下要点:
      1、适当推迟播种,科学备用苗床肥。播期一般在4月15-25日,最迟不超过4月底播种,选冷尾暖头播种为宜。苗床选用优质正宗苗床肥育苗,从而确保苗齐、苗壮,提高成苗率。
      2、合理密植、提高单产。根据该品种结铃性强、株型紧凑的特点,适当密植,可确保稳产、高产,并且在大田生产上,按照目前株田生产现状,一般不需要改垄栽培。该品种栽植密度根据地力水平、肥料水平、栽培水平气候特点等一般确定在1200-1400株/亩。
      3、施足底肥、稳施蕾肥、重施花铃肥、增施钾肥、及时施用盖顶肥、后期补施叶面肥、防早衰。(1)施足底肥:亩施腐熟饼肥25公斤、尿素10公斤、氯化钾10公斤、过磷酸钙40公斤、优质硼200克、颗粒锌150克;(2)稳 施蕾肥:亩施氯化钾10公斤、饼肥25公斤;(3)早施重施花铃肥:见花施肥,突出一个早字,每亩施尿素20公斤、氯化钾15公斤;见花施肥半月后,依据情况第二次补施尿素10-15公斤;(4)普施盖顶肥:打顶后看苗施用,一般亩施尿素10-15斤,使用次数根据棉花长势而定。
叶面肥建议从蕾期开始,前期以氨基酸叶面肥为主,后期以氨基酸类叶面肥和尿素混合施用为主,这样可大大增强棉花的抗逆性,补充棉花后期营养的不足,确保棉花稳产高产。
      4、科学整枝。极早打掉下部的叶枝和2盘果枝,减少营养消耗,培养营养体,以利培育高产架子。
      5、科学化调,培养营养体,搭好丰产架势。由于该品种株型紧凑、结铃性强、且有自控力强的特点,前中期尽量少用或者不使用缩节胺或类似调节剂。打顶一般在18-20时盘果枝打顶,7月底前打顶完毕,打顶后10天待顶部果枝伸展3个果节后,再用缩节胺适当调控。
      6、抓好病虫害防治。尤其搞好斜纹夜蛾、盲椿象、棉蓟马等的防治,盲椿象防治一般在早晚防治效果最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湖南安乡鑫隆种业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1年12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