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类薯类绿肥
您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其他 > 豆类薯类绿肥 >正文
紫云英
2011-05-19

     紫云英为豆科、黄芪属(Astragalus  sinicus L.)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。又名红花草、翘摇。原产中国,目前南方各地山野间仍有野生种分布;江淮以南及台湾,河南、陕西省的南部稻区种植较普遍;国际上研究认为纬度30度的水稻区均可种植。
    20世纪70年代,中国栽培面积曾达到940多万公顷。形态优良品种较多,按生育期和成熟期可分早、中、晚3个类型。

株态 紫云英主根肥大, 侧根发达,茎直立或匍匐,长30~100厘米。羽状复叶,有长叶柄,小叶7~13片,呈倒卵形或椭圆形,叶面被疏柔毛。

总状花序近伞形,腋生,总花梗长,顶端簇生7~13朵花,蝶形花冠紫红或淡红色,偶有白色。


荚果 荚果细长而微弯,顶端喙状,黑色,每荚有种子 5~10 粒。


种子 种子黄绿色,肾形,有光泽,千粒重 3.4~3.7克。

 

   用途
   作绿肥  紫云英对增加土壤有机质,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发展低碳低耗农业起着重要作用。它与根瘤菌共生能把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土壤中的氮肥,可减少近30%的氮肥投入,又能活化土壤中的磷素,使其从不可供状态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状态;是发展绿色无污染可持续发展农业所不可替代的绿肥作物。
 
   优质饲料   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青饲料。
 
   作佳肴 其嫩尖柔嫩多汁,已成为大宗餐厅的特色佳肴。
 
   观赏植物   紫云英叶碧绿、花紫红,既可作为城市绿化,持续开放数月的花期又可作为城市生态观赏园艺。在日、韩等国已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或景观被加以广泛开发利用。
 
   蜜源植物   紫云英花粉质量好,是养蜂的首选栖息之地,可以酝酿出含有丰富氨基酸和维生素的优质蜂蜜,对降低胆固醇、抗击动脉硬化和抗辐射均有良好作用。

   作药材  具有止血生肌、利五脏、明耳目、去热风、活血平胃之功效,早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便已有记载。

   紫云英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要点
   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条件。种子一般在气温5℃时发芽,15℃时2~3天即可出苗,15~20℃生长最为迅速。温度过高时生长不良。有一定耐寒能力,但地上部分遇-5~-7℃短期低温即开始受冻, 低温时间延长时易导致死亡。
   全生育期间要求足够的水分,土壤水分低于12% 时开始死苗。发芽后如遇积水则易烂苗。开花结荚期遇久雨会降低种子产量和质量。
   对土壤要求不严, 以pH5.5~7.5的砂质和粘质壤土较为适宜。耐盐性差,全盐量超过0.2易死亡,不宣在盐碱地上种植。
   要求专一的根瘤菌。拌用根瘤菌是在新种植区获得高产的关键。施用磷、钾肥能促进生长。异花传粉,杂交率较高。花期长,是优良的蜜源植物,放蜂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。留种时应选用排水良好地块,并适当稀植。施用硼、镁肥能提高结荚率。
   紫云英栽培技术要点:
   地块选择 排灌方便、土壤肥力中等、运输方便;
   整地 及时清理残茬、开好沟系(“十、井”),做到沟沟相通
   施基肥 结合长势适量施入磷钾肥,起到以磷增氮作用;  
   种子处理 晒种、擦种、接种;
   播种量 1.5-2斤/亩;
   播种时间与方式 稻底套种、稻后播种;
   水肥管理 灌溉与排水;适当追肥;
   病虫害防治 菌核病、白粉病;蚜虫、蓟马;
   适时收获 70%以上种荚变黑、晴天露水未干前抢收。